教育行业如何做好内容营销策略?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0
  • 来源:易第优推

教育培训行业,学生和家长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扩大知情权。以高等教育为例,72%的学生在主动联系学校招生代表之前就选好了志愿学校,93%的学生最终选择了其目标志愿中的学校,通过内容营销,尽早进入学生选校的生命周期,打赢社交战,对于教育培训获客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
内容类型

PART 01

内容营销关注整个用户购买旅程,同时根据不同用户行为进行区分,使用户不断向成交推进。在内容层面,需要注意以下方面:

如何创造一个目标学生不得不关注的问题?

如何实现线上与线下相互导流?

如何设计微信内容,让用户既能参与又能自发成为活动传播者?

如何实现家长——学生——学生的同学——同学的家长的关系链传播?

如何在微信生态做优化,获取意向名单并线下触达用户?


内容形式


区别于其他的大多数机构,内容营销中的“内容”,往往不是教育培训机构的难点,教培机构有着丰富的内容,难的是“内容策略”问题,即让学生/家长知道“我能解决你的问题”的需求激发与满足。

通过内容激发需求

内容营销的目标无非是用户的增长。别人越需要,营销越成功。因此我们要作用于学生/父母的缺乏感,激发需求,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出发,实现用户关注。

时间维度:如尚德教育的营销文案:“曾经错过大学,别再错过本科”利用了人在时间坐标上产生的情绪。

空间维度——自我视角:自我视角往往可以从人性角度去考量,如制造恐惧、攀比等情绪:“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可以流利说英语了,你的孩子还在学ABC?”、“同样每天玩手机,不小心就升本科了?”等从自我角度出发的需求文案。

空间维度——外部:群体视角,《乌合之众》里面说到,人是彻头彻尾的群体动物,举个例子:当班级上培训班人数达到80%以上,为了合群,另外的20%的学生也会产生培训的需求。

我们要做就是满足用户的缺乏感。比如教育培训,既可以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,也满足扮演好父亲、好丈夫的关系需求。

又或是迎合用户的需求,如“每天半小时,从此不用字幕看美剧”、“不想出门?1对1在线家教课”,同时又可以抛出愿景,如“学好英语,升职加薪不是梦!”


还有诸如憧憬法、奖励法等,重点是发现用户的需求而并非发明用户的需求,一定要与原有认知相匹配。


2.内容传播


教育行业的消费决策,往往发生在人生的转折点,预期高,决策周期长,也受宏观的人际、组织、系统、社会的明显影响。

《中国移动社群生态报告》指出,95后基本不用微信,98%的微信用户都是成年人,而QQ社群中,10-29岁的用户占比达到80%。我们可以知道,学生更愿意试用QQ而不是微信,而家长则更愿意使用微信。那我们的传播途径的选择就首先有了一个筛选,当然是根据产品特性去决定。


在教育行业,存在学习流程复杂,结果不可控、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天然需要群聚效应的用户场景。所以用户一定需要一个平台可以“抱团”的参与,社群运营应运而生,从而在教育行业被广泛推崇。


社区论坛可以大大降低招生成本:总流量成本更低,流量的自增长和流量转化率更高。太傻留学(留学咨询服务中介机构)正是利用社群模式,极大地降低了流量获取成本,使其在出国咨询领域获得快速增长并成功上市。


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确定重点推广时间段。工作日,早8点到晚10点,由于用户大多为学生,而为学生选择教育产品的人则是学生的父母,他们的上网时间大多在早8点到晚10点之间。且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晚6点到晚10点,移动流量呈明显上升;节假日则应该适当降频,以适应客户人群。


用户生命周期

PART 02

用户(学生)生命周期一方面受行业淡旺季的影响,另一方面,在整个认知——了解——选择的过程中,也有着明显的生命周期痕迹。


1.教育行业淡旺季营销重点


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而划分成淡季和旺季,A课程暑假阶段报名多,B课程春节之后报名多。招生旺季来的猛但时间段。我们的内容营销在淡季和旺季的侧重点也要有所区分。

淡季内容营销应该取势留人:内容营销要注意激发需求,同时注意整体品牌营销打造、提高服务质量、更好地留住人。


旺季内容营销应该取利留人:内容营销直接转化为服务,促进“未知流量——已知注册——意向培育——报名”的漏斗演进,实现快速的招新、获客。


在教育培训中,整个用户购买旅程都要注意口碑和师资力量的内容侧重,在不同的周期匹配不同的内容营销策略。如:触动需求(突出效果、性价比);迎合需求(突出干货、解决痛点、带入情景);刺激决策(突出优惠、课程质量)


用户类型

PART 03

营销最终还是落地到人身上。如何吸引目标学生的注意力?如何有效传递信息?如何建立深层连接?如何强化品牌忠诚?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对用户(学生)的清晰认知上。我们建议从学生画像和学生生命周期两个方面入手,既要抓住静态的个性化,也要让内容营销随着周期的不同做动态调整。


“当你和一个人交流时,如果你用了他熟悉的语言,那么他会明白你的意思;如果你用了专属于他自己的方式,那么他会把你记在心里。”我们要从“用户想要的”出发去说“品牌想说的”,直接把话说进他们的心坎,找到他们圈内语言和符合,融入再影响,实现双赢。



我们对自身产品的定位一定要跟用户(学生)画像相匹配,或者去调整。以青藤为例:它最初定位是“我要做奥数”,所有小学生都是他的目标,但一年后发现,在锦州当地真正的用户并没有那么多,这才明确了目标用户——家长的画像:中产,有大城市教育或工作背景,孩子成绩好,对孩子学习非常关心。


那么我们队用户进行画像判断是基于那些标准呢?各细分领域可能都有差异,我简单举几个通用属性:


自然人属性:人口统计学信息、兴趣爱好、消费力

接触点偏好:用户与品牌接触时的媒介渠道

品牌联系强度:用户与品牌的关系以对品牌重要性的评估

营销创意偏好:沟通时偏好的形式、主题等

产品需求偏好:用户喜欢的品类、产品

社交传播影响:用户帮助品牌传播的意愿、传播内容、影响范围等


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细分领域与个性化去做延展和提炼。

内容的维度

PART 04

内容是有维度的,一是用户参与的黏度,二是表现层次。由浅到深的顺序为:微博、朋友圈——文章资讯——线上活动、课程、公开课——线上直播、实时课堂——社群空间

如果只是一篇微信图文,用户参与的黏度比较浅;如果愿意同步下载资料,有自发行为,则黏度增加;若参加线上直播,需花费10分钟进入情景,成本提高,参与度增加。


上述各个场景我们一定要抢占高频场景,比如社群空间伴随的场景就有:做题、打卡、计划、提醒、点评、咨询、转发、拼团、排行等等,这才是占领学习场景的流量高地。

以学而思网校为例,他们通过优质内容为诱饵来做获客:第一步,优质内容,社群引流;第二步,通过线下活动区分用户类型,根据不同类型做进一步内容培育;第三步,降维打击,用优质生源塑造好口碑,以老带新。


第一步:学而思在小升初考试后,收集考试试题,归纳整理答案后设计传单,线上线下同步传播,炒热话题、推出讲座。


第二步:线下活动将家长和学生分开,家长听讲座,学生做测试。结束后,老师同步给出专业测评报告,树立权威性。继续线上线下各平台传播,保持话题热度,同时匹配报名课程,完成第一批转化。


第三步:服务好第一批学员创造口碑,从成绩优异学生着手,维护好这一批家长,不知不觉的成为了学而思的KOL,有一大批追随者,口碑传播,获客效果稳步提升。

结语:谁都不能否认,现在教育市场是块大蛋糕,在2020年这个突变之年,教培行业逆势上升。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内容固然是重中之重,但内容营销策略也是每个从业者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。小鹅通提供了一站式的技术支持,包括线上营销活动的搭建、数据的管理、用户触达途径的便利、用户画像的协助形成都能够实现,已有130万家企业帮你踩过雷了。如果你也正在找相关的工具支持,点击下方链接试用吧!

猜你喜欢

2025年数字游民生活:如何利用科技实现自由工作

2025年数字游民生活:如何利用科技实现自由工作

2025-07-19

羽毛球的比赛规则简单讲解

羽毛球的比赛规则简单讲解

2025-06-30

端午节遇上儿童节活动方案

端午节遇上儿童节活动方案

2025-05-22

做一个京剧艺术网站的前途和方向

做一个京剧艺术网站的前途和方向

2025-04-22

如何才能做一个Google秒收网站?

如何才能做一个Google秒收网站?

2025-04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