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减政策下,教育培训机构招生的方法有哪些?
- 时间:
- 浏览:0
- 来源:易第优推
写在前头,千万不要幻想,有那么一套招生方案,我只要做了某个动作,就能源源不断的来新客。真有这个方法,我肯定也不会说出来:)。
教育机构招生,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反复的脑力+体力劳动。没有什么捷径,废话不多说,下面说说我的一些浅薄经验。
一、线下渠道
先说线下地推。如果你所在的机构只有1-3个校区,那么线下地推就是所有渠道推广中获取潜在客户的最重要的渠道。
线下地推如果有可能,不要找兼职,最佳方式还是校长带头。由校长带领到校区周边的公校开展地推工作,只有在校区没人可用的情况下,可以找兼职来做地推。两者最终的结果,大多数情况下天差地别。
线下地推怎么做呢?首先,要明确目的,我来做地推就是为了添加微信好友,更进一步可以要一下电话。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,我今天要加10个微信好友,没到10个就不结束。那怎么获取微信好友呢?一般要找妈妈们,妈妈基本都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决策者。接下来的话术就很重要:
家长您好,在等孩子放学啊?我是XX机构的XX老师,我看您在这边等了一段时间了,能给我1分钟吗?我们正好有X节关于XX的体验课,您看我能不能加一下您的微信,我把课程介绍发给您看看。
每个场景不同,话术也不相同,做地推时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的。其他的形式还有开学前文具店发马夹袋;暑假进小区搞暑期手工课小活动;引导加了微信的家长到校区来听讲座等等。形势多种多样,关键有2点:1、人,校长必须亲自参与进来;2、要找准需求,针对性的做活动。
其次,有点规模的教育机构(4个校区以上的),线下推广可以考虑校区周边的品牌性质曝光:社区道闸,拓展商铺的合作海报,遮阳伞,停车锥。关键在于实时浏览校区周边环境,一旦发现可以合作的点位,不要放弃任何机会去做曝光。有实力的可以做社区电梯,候车厅,这边不再赘述。
最后,线下市场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获客手段就是拉访。这种拉新方法在教育机构扎堆的区域由其有效。拉访的关键点只有一个, 就是优秀的拉访人员(全职or兼职),一个牛逼的拉访人员,甚至可以搞定超过50%的线下渠道签单量。
二、线上推广
4个以下校区的机构,这部分简单浏览。没有一定规模的机构,投放线上广告,除了大众点评等能实现LBS投放的渠道,其他的线上推广都是浪费。
能够获取高转化的线上投放渠道,我经历过的只有2个:搜索引擎与大众点评。
现在阶段特别是一二线城市,大众点评的效果要好过搜索引擎。如果开了大众点评店铺,那么店铺的优化与运营要重于店铺推广。简单说,就是做好店铺的评价维护,课程上新,客服,有评价要反馈,点评笔记(短视频)等日常工作,至少维持店铺星级达到4.5星。4星以下,哪怕投了店铺推广,效果或者说性价比要差很多。
不过大众点评的投放费用,现在也越来越高了,一线城市现在已经达到了400-500,这还算好的。我知道的有些机构一个有效leads甚至已经达到了1000多。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,并且现在大众点评的套路跟以前的百度可以说是越来越像了。
搜索引擎渠道,小机构就投自家的品牌词+竞品词为主吧。竞争太激烈,也没有弹药去跟头部机构硬拼。广告位基本被头部机构包圆了,目前的一个有效leads成本也十分高,一般小机构几乎承受不起。
直播售课对线上教育大厂来说,是个获客好渠道,相对来说成本也较低,但对大部分城市区域为主的线下机构来说,客群地域匹配度很低,不具备普适性暂时就不多说了。
剩下的渠道 ,各类信息流,微信朋友圈,公众号投放,教育类微商平台等等。成本太高,老板们如果舍得花钱,可以投放,在乎成本的,就别考虑了。虽然通过投放能带来有效客户,但单个的报名成本绝对不是一般机构能承受的(8000-10000)。如果看重的是客户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,不在乎首单的签约成本,要拓展用户规模的,可以做。
微信社群或者别的形式的社群,到底算不算一个渠道。我个人觉得最不好说。关键点在于如何最大化的获取外部流量。是的,你没看错,私域流量的关键点,在我看来是获取足够多的外部流量为前提的。
我曾参加过很多专家大师的讲座,还有各种微信运营的课程。
只要两天,让你微信涨粉2W。
不花钱,通过一个裂变活动,让你的微信群新增1W人。
类似的课程太多了,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(码到这边感觉我上面说的也是正确的废话。。。。。。)。比如说:
只要你拿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,就有人会帮你分享裂变。
种子用户只要100人就可以了。
有没有人经历过,为什么我按照老师的流程操作了,还是没人帮我分享?到底是什么原因?家长就是没兴趣,或者说自己参与,但是就是不分享。激励我也给了,为什么就是不帮我转发呢?
本人潜伏过数百个不同机构的微信群,不同行业,不同教育机构,还有很多甚至是微信运营培训老师的社群。几乎无一例外,这些群最终都成了活跃度不高的群,也不能说是僵尸群,好歹群内粉丝还是会看你发的活动,但就是没有参与你活动的兴趣。真正勉强可以算的上是运营的好的群,只有1个,但那1个群也就是多活跃了1,2个月。后来也沦落到单方面发各种活动,各类广告的群了。
为什么会这样?个人总结的原因有二。
一是群内成员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,可能最开始建立时,大家需求相对一致,但时间一长,每个人的需求都会产生变化。时间长了,按照最初的运营逻辑,策划活动,必然不会产生好结果。此时,挖掘共同需求成为了重点工作(难度极其大)。
二是审美疲劳,同类型的活动见得多了,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免疫,时间一长就会觉得烦。运营人员最痛苦的就是,明明知道某个活动或某个想法不会产生好结果,但由于老板要求还必须硬着头皮做。得到的结果不好还要背锅,有没有?
那如何运营好群呢?个人认为的最佳模式可以参考那些某些因为兴趣自己建的群。比如某个家长建的某某家长群。这类群时间久了很像一些论坛。群内的聊天信息可能会围绕孩子学习,但又不全是。升学政策、娃吃饭、学校趣闻、小道消息各种各样,碰到发广告,骚扰群成员的就踢。群成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兴趣点,参与讨论,活跃度一直都挺高。
抛却功利心,一心做群运营,才有可能做好群运营。
现在回到开始我说的,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做私域流量的重点在于获取足够大的外部流量(老的靠不住)。源源不断的有活水进来,才能在某个节点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。
或许有人会说只要做好内部活动,不要外部流量,也能做好。我承认,这种情况有。我就曾经做过,只花了2本书的代价,就达到拉新1000多人,但这种情况真的很少。不排除特别牛逼的人做的非常棒,肯定有,需要我们一起学习。
三、学校渠道
虽然政策在收紧,但是正规的套路还是有的,在这不方便说。随着线上机构重点布局学校渠道,这个渠道在我看来会越来越难做,最后可能仅剩的一些正规方式也会被迫不能做了。
四、转介绍
转介绍的核心在于教学成果与服务,转介绍政策只是辅助作用。转介绍的手段有很多,很多中小机构的主要获客渠道就是转介绍。转介绍形势上以前做的好的是vip kid,操作简单方便,还有裂变分享功能。那么多机构的转介绍操作,这是我个人认为做的最好的。
做个总结吧,其他的获客渠道还有很多,获客的因素也有很多,例如品牌效应,名师效应,口碑等等。几乎每一家做的比较久的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方式。希望以上说的皮毛能帮助到大家。
下次聊聊管理的八卦,怎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。
猜你喜欢